人们给出水总氮的指标已经达到了第五世纪的标准,但用来处理总氮的技术却还基本停留在上个世纪,这感觉就像一场赛博朋克。
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被逼着做出改进,按照不同思路演化出了3条不同的升级路线。
1、齐头并进
这条路线的思路是在一个池子里营造出好氧和厌氧环境,让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进行,做可以减少反应损耗,提高整体脱氮效率。
很多工艺其实都已经具备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条件,比如氧化沟工艺,通过设置曝气口的位置来划分好氧段和缺氧段;而SBR工艺能过控制曝气时间营造出好氧环境和缺氧环境。
2、暗度陈仓
这条升级路线的思路是缩短氮的转化流程,传统脱氮工艺里,氮的转化都遵循“氨氮—亚硝酸盐氮—硝酸盐氮—氮气”这个流程。
如果暗度陈仓。绕过硝酸盐氮这一步,一来一回就可以省去两个步骤,变成“氨氮—亚硝酸盐氮—氮气”,也叫短程硝化反硝化。
如果真做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,那么省略的氧化步骤可以节约25%的供氧量,省略的还原步骤可以节约40%的碳源;省略的硝化菌可以在硝化过程中减少30%的产泥量;在反硝化过程中减少50%的产泥量。
3、驱虎吞狼
这条升级路线的思路彻底跳出了传统生物脱氮的原理,利用厌氧氨氮氧化菌的特性,拿水里的NO2区氧化NH4生成氮气,也就是用氮对付氮来达到深度脱氮的目的。
经过试验,人们发现利用红菌脱氮比传统脱氮工艺节约了40%的供氧量、90%的碳源以及45%的碱度,此外排泥量也能锐减80%。但种泥的培养训话都比价困难,遇上冲击负荷容易完蛋,得结合颗粒污泥技术才能相对稳定的投入使用。
相关内容————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—传统活性污泥法